自我实现伦理学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196页(531字)
19世纪末出现的资产阶级道德理论的一个流派。
这一流派的思想为各种派别的哲学家所发展,其中有客观唯心主义者(英国的ф.布拉德雷、ДЖ.麦克—塔加尔特、ДЖ.С.麦肯齐、Б.鲍桑葵;美国的ДЖ.罗伊斯)、美国和法国的人格主义者(Б.鲍恩、М.科尔金斯、Y.霍金、Э.穆尼埃、Ж.巴斯季特)、意大利的新黑格尔主义者克罗齐等。根据自我实现伦理学的观点,道德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人实现自己“内在的自我”,这个“内在的自我”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不会重复的东西。
由此得出结论:人的行为举止的道德意义在于它们的独特性、个体性。对道德标准的这种解释是以个人主义原则为依据的,因此归根结底就得出唯意志论的道德结论。
自我实现伦理学的理论家们把大量个体的“自我”归入某种无所不包的“绝对自我”的体系中(“绝对自我”有时被解释为神),对于“绝对自我”来说,个体的“自我”则是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凭借“绝对自我”这个体系,似乎就能确立一种利益的和谐,因为据说每个人只要遵照自己个人本质的要求,他也就是在为整体、为社会服务。自我实现伦理学强辩的目的在于证明:个人应当全面服从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准则,资产阶级社会是一种超历史的、超社会的体系。
上一篇:自发性和自觉性
下一篇:“自在之物”和“为我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