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272页(1205字)

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生产上的各种物质条件(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之总和。

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生产力的构成因素之一,并对生产力的另一个因素——劳动者、对劳动者的文化素养、智能品质及意志品质提出一定的要求。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物质技术基础可能会与它前一形态的物质技术基础有质和量的不同。

每当在生产发展中出现具有革命性质的变革时,就能看到这种质上的变化。每一次这样的飞跃都会使社会和人类在劳动性质和生产力水平方面上升到一个新质的阶段。

第一个质的飞跃是在原始公社制内部发生的,是与发明金属首先是铁的冶炼和制造金属劳动工具联系在一起的。冶炼金属、制造金属劳动工具,加上种植庄稼、驯服禽兽,为获得剩余产品和出现人剥削人现象提供了条件,并为奴隶占有制和封建主义这两种对抗性质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构成一种经济形态的物质技术基础的,是劳动者个人使用的、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手工操作技能的劳动工具。生产上的物质条件在发展中的第二个质的飞跃,发生在所谓产业革命时期,由此产生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工业。

大工业建立在利用自然科学的发现而创造出来的机器制造技术的基础上。

正如克思所说的,水磨给我们创建了以封建领主为统治者的社会;而蒸汽磨则给我们创建了以资本家为统治者的社会。

大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也就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不同,与其说表现在生产的物质方面,不如说表现在劳动者的地位上。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从被剥削中解放出来,成为公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上的物质条件在发展中的第三个质的飞跃,发生在现代。这就是现代的科学技术革命。尽管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也为资本主义所运用,但由这场革命引起的生产上物质方面的根本变革是资本主义关系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狭窄的历史框框所无法容纳的。

只有公有制才能为全面使用生产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起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开辟广阔的前景。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前提是:广泛运用科学技术进步的一切成果;广泛运用那些提取和改造能源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创造并广泛使用新的人造材料;实现生产的全部自动化;在生产中采用无需人直接参与的技术工艺过程;发展电子学和电子计算技术作为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从根本上改变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使两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它要求把科学转为一种直接的生产力,使生产成为运用科学的实践,从而使劳动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具有乐趣的工作。

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能够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实现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一基本原则。

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将在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在运用科学技术革命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苏联人民的劳动及其在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自觉的、有计划的活动而建立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