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唯物主义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467页(2434字)

(拉丁语maternalis——物质的) 是一种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哲学体系的派别。

唯物主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世人对外部世界客观存在的自发的确信;另一种是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观点经过科学的深化和发展而形成的哲学世界观。哲学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观念是第二性的;也就是说,世界是永恒的,不可创造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因而把意识看作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从而确认自然界是可知的。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通常是那些渴望正确认识世界,渴望加强人对自然界的支配的先进阶级和社会阶层的世界观。唯物主义通过对科学成就的概括总结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科学方法的完善;这也就对人类实践活动的进展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唯物主义和各个专门科学相互推动的过程中,唯物主义本身的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

初期的唯物主义学说,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因天文学、数学及其他科学领域取得的进步,便伴随着哲学的产生在古代的印度、中国和希腊出现了。古代的唯物主义(老子杨朱、王充、顺世论派、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恩培多克勒、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在许多方面还属素朴的唯物主义,它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古代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力图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找出一切存在物的共同始源(元素)。

古代唯物主义的功绩是创造了关于物质原子结构的假说(留基伯、德谟克利特)。许多古代唯物主义者是自发的辩证法家。但是,他们大多数人还未能明确地把物理现象同心理现象加以区分,因而认为整个自然界都具有心理属性(参见物活论)。

在古代唯物主义中,唯物主义原理和辩证法原理的发展是与神话思想的影响交织在一起的。到中世纪,唯物主义的发展趋向是以唯名论、“自然与神并存”学说以及早期泛神论的形态表现出来的。在文艺复兴时期,唯物主义(特勒肖、布鲁诺等人)通常具有泛神论和物活论的外在形式,它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加以考察,在许多方面与古代唯物主义相似。17—18世纪,唯物主义在欧洲各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培根、伽利略、霍布斯、伽桑狄、斯宾诺莎、洛克)。唯物主义在这个时期的形态,是在新兴的资本主义及其带来的生产的增长、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者充当了当时仍属进步阶级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和教会权威进行了斗争,他们向经验求教,把自然界看作是哲学的研究对象。

17—18世纪的唯物主义同当时飞快发展的力学和数学联系起来,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机械论的性质。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唯物主义哲学家不同,17世纪的唯物主义者开始把自然界最终的元素视为无生命的、无质的元素。

这个时期的唯物主义的另一个特点是致力于分析,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互不相干的、在某种程度上独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客体,而不从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它们。

在这个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中,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占有特殊地位。他们基本上仍停留在机械运动观的立场上,追随托兰德把机械运动看作是自然界包罗万象、不可分割的属性,完全抛弃了17世纪大多数唯物主义者所特有的自然神论的不彻底性。狄德罗的唯物主义具有许多辩证法的因素。

各种唯物主义与无神论之间的有机联系,在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那里表现得特别明显。在西方,唯物主义这一形态发展的顶峰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同时,费尔巴哈的哲学最明显地表现出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所特有的直观性。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和东欧各国,使唯物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是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马尔科维奇、波特夫等人)的哲学。他们的哲学以罗蒙诺索夫、拉吉舍夫等人的传统理论为依据,并在一系列问题上超越了人本主义和形而上学方法的狭隘境界。19世纪中叶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则是唯物主义最高级、最彻底的形态。它不仅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上述的那些缺点,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一切代表人物所固有的对人类社会的唯心观点。在唯物主义往后发展的历史中,明显地出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一条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另一条则演变为简单化、庸俗化的唯物主义的各种变种。后者中最为典型的是接近于实证主义的庸俗唯物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那些唯物主义变种歪曲了辩证唯物主义,也都趋向于实证主义,所谓“科学唯物主义”(ДЖ.斯马特、М.邦格等人)也是这种货色。

到了19世纪下半叶,唯物主义发展为成熟的形态,便不为资产阶级狭隘的阶级利益所相容了。资产阶级哲学家把唯物主义指责为非道德主义,说唯物主义不理解意识的本性,把唯物主义同它的粗浅拙劣的变种混为一谈,某些资产阶级哲学家虽然抛弃无神论和理论认识上的乐观主义,但为了发展生产和自然科学,又被迫或多或少地容许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个别因素。

有时,一些唯心主义者还把自己的学说描绘成“真正的”、“最现代的”唯物主义(卡尔纳普、巴歇利埃、萨特尔)。资产阶级哲学家往往为了抹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不仅求助于实证主义和新实在论,而且求救于诸如美国现代自然主义那些无形态的、模棱两可的哲学体系。

另一方面,在学者中间,有不少人虽然郑重其事地承认唯心主义或者以实证主义的态度回避“一切哲学”,然而在其专门的科学研究中,实际上却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海克尔、波尔兹曼的自然历史的唯物主义)。现代进步学者的特点是从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向自觉的唯物主义,而归根到底是向辩证唯物主义进化(朗之万、约里奥—居里等人)。

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特点之一是不断地用新思想丰富自己。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自然科学家逐步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觉拥护者。

同时,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也要求唯物主义哲学本身不断发展并趋于具体化。而唯物主义是在同唯心主义哲学的各种新变种进行不断斗争中发展的。

上一篇:唯心主义 下一篇:哲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