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黑格尔.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503页(1712字)

【生卒】:1770-1831

【介绍】:

德国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从1801年起在耶拿大学任教,从1818年起在柏林大学任教。黑格尔在青年时代具有急进思想,拥护法国革命,反对普鲁士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总的来说,黑格尔的哲学独特地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前夜德国发展的矛盾性质,表现出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他的哲学一方面具有进步的、甚至是革命的倾向,表现出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另一方面又具有保守的、反动的思想,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不彻底性和怯懦性及其想同反动容克地主妥协的倾向性。

黑格尔的这种两重性表现在他的一切着作中,也表现在克思称之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的《精神现象学》(1807年)中。在这部着作里,黑格尔考察了人的意识从其最初闪现到自觉掌握科学和掌握科学方法论为止的整个进化过程(现象学——研究意识现象历史发展的学说)。

黑格尔分析异化范畴时,尽管用了唯心主义的形式,毕竟还是“把握住了劳动的本质”,亦即把握住了人的对象化活动的许多重要方面,把人和他的历史看成是“他自己的劳动的产物”(马克思语),因而推测出若干真正的历史规律。黑格尔论证了关于实体是主体、是积极的能动的本原这一论题。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也就是说,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就是对思想、概念、精神之表现的认识。黑格尔把这种同一性看作是绝对观念自我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黑格尔在《哲学全书》(1817年)中将其扼要叙述的绝对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内容简明地归结如下:自然界和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是绝对,是精神和理性的本原,即“绝对观念”、“世界理性”或“宇宙精神”。这种本原是积极的、能动的,而且它的活动就在于思维,或者确切些说,在于自我认识。

绝对观念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1)观念在自己的怀抱里,在“纯思维的原质”里发展——逻辑学,在这之中,观念在相互联系、相互过渡的诸逻辑范畴的体系里揭示自己的内容;(2)观念在“异在”的形式中,亦即在自然界的形式中发展——自然哲学。自然界并不发展,它只是作为构成自然界精神本质的诸逻辑范畴自我发展的外在表现;(3)观念在思维和历史(“精神”)中发展——精神哲学。

在这个阶段,绝对观念重新回到自身,并通过人的意识和活动的各种形式理解自己的内容。

然而,思维和存在之同一性的这一唯心主义原则竟然充当了外在世界规律和思维相统一的论据;它被用来反对康德的不可知论。

黑格尔哲学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他在《逻辑学》(1812-1816年)一书中特别充分地阐明的辩证法。黑格尔在这部着作中分析了辩证法中最重要的规律和范畴,论证了关于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相一致的论题,创立了思想史上第一个完备的辩证逻辑体系。黑格尔对认识论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是他对直观性、对康德的“自在之物”和现象的二元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1821年)、《哲学史讲演录》(1833-1836年)、《美学讲演录》(1835-1838年)、《历史哲学讲演录》(1837年)这一些着作也具有重大意义。他在哲学的所有领域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运用辩证法深刻地分析了科学中的各种现实问题。

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却被罩上一层神秘的外壳。

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及其资产阶级局限性是同他的辩证法思想对立的。他承认世界和认识的发展有终点,把辩证法神秘化,把发展原则只用于观念现象,在发展逻辑范畴推行公式主义,显出矫揉造作和逻辑范畴系统的封闭性。

他不善于也不愿意从辩证法中作出彻底的社会结论,为现存的一切相调和并为之辩护,认为普鲁士君主制是社会发展的顶峰、因而陷入了民族主义的偏见。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辩证法,并把它改造成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严密的科学学说。

马克思主义高度评价了这位德国哲学家同不可知论所作的斗争,他的历史主义,他对人类理性的力量和能力的信念以及他的逻辑学说。

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说中猜测到了现实世界的联系以及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一些重要规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