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德国古典哲学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560页(1089字)

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学说为代表。

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未至19世纪上半叶摧毁封建关系时期进步资产阶级之观点的思想表现,是对革命性已达到顶峰的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和法国的革命)的经验进行的一次独特总结。因此,德国古典哲学也就明显地表现出具有妥协的倾向,当时德国的情况(封建割据、资产阶级相对软弱等)更加强了这种倾向,因此,它也就力图把对许多迫切问题的解决局限在精神理论方面或局限在抽象感性方面。

人类过去精神发展的巨大成果,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遗产,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的唯理论,哲学的唯物主义路线(Ф.培根、霍布斯、斯宾诺莎、伽桑狄等人),乃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源泉。德国古典哲学包括的各种主要哲学流派:二元论(康德)、主观唯心主义(费希特)、客观唯心主义(谢林、黑格尔)和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尽管德国古典哲学具有多种多样的基本哲学观点,但它仍然是哲学发展的一个统一的、相对独立的阶段,在逻辑上一个体系源自另一个体系。例如,康德哲学体系既承认客观存在的“自在之物”,却又否定认识这一“自在之物”的可能性。

康德哲学的这一内在矛盾便使费希特以及谢林、黑格尔先后分别在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范围内进行克服的尝试。谢林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是建立在主观和客观、观念和实在的同一性的原则上的。

如果说“在康德那里,认识把自然界和人分隔(隔离)开来”(《列宁全集》第38卷第88页),那么在黑格尔那里,实在性才是与概念、与概念的范畴和规律相符合的。同时,黑格尔认为,范畴和规律产生于运动和自我发展之中,这就使他能通过概念的辩证法猜测到事物的辩证法。但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地把思维及其历史绝对化、亦即把思维封闭起来的做法,归根结底也就使他的哲学体系出现根本缺陷,——辩证发展实质上成了一种绕着封闭圈子的运动。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抛弃了绝对观念,同时也抛弃了人类精神发展的辩证法,因为他认为精神发展辩证法只是表现人之本质力量的各种各样的、有时是幻觉的(异化的)形式之总和。

他把思维、意识归结为感性的直观,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的感性基础。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只承认直观性,否定发展思想,这便造成了他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这表现在他对历史所作的唯心主义的解释上。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整个进程表明,对世界和人的最完整、最深刻的科学哲学认识,只有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一切成果,特别是运用它的辩证法,才有可能实现。正是这种情况,就使德国古典哲学成为克思主义的基本来源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