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江苏文艺出版社《历代怨趣诗怪诗鉴赏辞典》第696页(851字)

【原文】: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原文作者】:朱熹

【鉴赏】:

这首诗写艨艟,这是古代的一种战船,很大、很重,要把它从沙滩上推下水,要用很多人去推挽。

昨天夜里涨潮了,春水漫上沙滩,船自然地浮起来了。庞然大物的战舰,飘在江面上,就象一柄鹅毛一样,乘着水势自由地航行着。

诗将船干水涨前后两种情况对比了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先前是“枉费推移力”,船重自然要用大力,今天,“艨艟巨舰”变得“一毛轻”,可以于“中流自在行”,原因就在于“昨夜江边春水生”。“向来”、“昨夜”、“此日”三个时间,“推移”、“水生”、“自在”三种状态,前后是截然不同的状态,中间是转化的过程。朱熹虽然是理学家,可是写诗还是懂得形象思维的。

这首诗的题名,《千家诗》作“泛舟”,而有的诗集却与前篇介绍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同归于《观书有感》,有的则明确题为《观书有感二首》,《泛舟》为其第二首。从两首诗都采取拟物取理的手法和所写内容看,也可说都是和“书”有关的。第一篇着重说明书的内容丰富,第二篇着重说明书的好处。

一借“泛舟”喻办事,借“春水”喻学识。借“春水生”喻学识增长;借“艨艟”喻艰巨工作,借“一毛轻”、“自在行”喻工作由难变易。可是这首诗使人并不囿于学习方面,而能悟出一个道理: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完成事业,都要借助一定的条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着的对立方面总会向其对立方面转化的。如果只凭了主观的苦干,而不善于掌握客观规律,运用有利条件,那也是“枉费推移力”的。这种理,是从诗人所写的物象变化中领悟出的,而不是直接说出的,这就要对所写抽象加以思考。“向来枉费推移力”是促使思想的动力,也是开启诗意的钥匙,它与“此日中流自在行”形成对比,由这种矛盾追寻解决的原因。

知道了促使变化的因素,获得启示,并联类及他,推而广之。这首诗由“船行”使人可想到读书之理,对其他事情也同样有所启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