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新编文史地辞典》第99页(784字)
【生卒】:701—762
【介绍】: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25岁后仗剑东游,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许多地方。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傲岸不羁,招致权贵的谗毁,辞官离京,此后“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豪情壮志,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但李璘想扩大自己势力,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途遇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二年后病卒于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李白思想兼有儒、游侠、道各种成分。他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颇有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但现实是奸佞当道,嫉贤忌能,使他的壮志无法实现。他内心非常悲愤,有时胸中求仙学道,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想法就抬头了。这就是他思想中入世、出世的矛盾。但入世的思想毕竟是主流,即使在垂暮之年身遭重大挫折,他的爱国之心仍旧不衰。在他的创作中大量的是抒发自己的情怀,尖锐批评腐败政治,怒斥安、史发动叛乱战争残杀人民的罪行,这些诗歌充分表露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也有不少诗是歌颂山河壮丽景色的,写得气势磅礴,色彩宾纷,凝结着他对祖国的热爱。李白的诗感情炽热奔放,形象生动鲜明,想象极为丰富,善于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语言朴素优美,体裁自由解放,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他的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高峰,与杜甫诗相并美,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蜀道难》、《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秋浦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李白被誉为“谪仙”、“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着作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