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中山辞典

武昌起义

书籍: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469页(877字)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同盟会把革命重心移至长江流域。

四川保路运动高涨,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号召下利用有利时机,发动武装起义。9月14、24日召开两次联席会议,组成领导机构,推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为湖北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制订了起义的计划和文告,派人请黄兴、宋教仁或谭人凤来鄂主持大计,同时与附近各省联络,策动响应。在武昌小朝街85号设起义指挥部,又在汉口宝善里14号设政治筹备处,预定于10月6日(中秋节)发难,后因南湖炮队党人暴动事败,清湖北当局加强戒备,加以准备不足,决定推迟至16日发动。9日孙武在汉口宝善里机关配制炸药失事,机关暴露,俄巡捕抄获党人名册、旗帜等,汉口总机关暴露,湖广总督瑞澂下令搜捕革命党人。10日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人遇害,蒋翊武出走。

10日上午瑞澂和第八镇统制张彪将按名册捕人,形势危迫,新军各营党人代表自动秘密联络,决定当晚起义。晚7时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秉坤和金兆等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局,各营奋起响应,10时又占领凤凰山、山等炮台重地,举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分三路围攻督署,瑞、张相继逃命。11日天明革命军攻占督署,光复武昌。拥立清军协统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咨议局长汤化龙为民政长,发表宣言,号召各省起义响应。

至11月下旬,全国已有十四省先后响应,宣布独立,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由于武昌起义是首次取得胜利,故又称“武昌首义”。

13日孙中山在芝加哥得悉武昌起义成功,亲为芝加哥同盟分会起草文告说:“武昌已于本月十日光复,义声所播,国人莫不额手相庆”。过了一个月,孙在与英国记者谈话中指出:“此次武昌事起过于神速,未能十分预备,故困难之点尚多。然全国上下,风发云涌,四起响应,无不赞助;革党预备虽未完善,然以勇锐无前之气胜之,亦可替代预备。”孙分析武昌起义成功的经验有三:一是注意在清军做革命宣传,“用敌人的军队来做我们的事业”。二是武昌起义计划周全。三是由于各省响应。

上一篇:武力主义 下一篇:孙中山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