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下野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宋庆龄辞典》第562页(1166字)
蒋介石曾有3次“下野”。
第一次是1927年8月13日在宁汉对立,桂系军阀“逼宫”的形势下宣布“下野”。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汪精卫互争正统,争夺最高统治权,宁汉继续对立。汪精卫、唐生智发表《讨蒋通电》,挟党权逼蒋;蒋想以武力解决武汉又得不到各派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矛盾,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乘机“逼宫”。蒋为了摆脱困境,以退为进,于1927年8月13日宣布“下野”,离宁回奉化老家,静观时局变化。
南京政权被桂系掌管。12月,蒋复任总司令,再掌大权。
第二次是1931年5月两广军阀政客在广州召开反蒋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非常会议,成立反蒋的“国民政府”。9月初两广出兵湘赣,发生了宁粤战争,其他一些省的国民党军阀也利用民意来反蒋,进行权力分赃谈判,产生了上海和会。
宋庆龄指出:“争论的中心问题不外乎党中央委员会和政府中职位的分配。关于构成全国极大多数的农民工人的苦难和急需,在这个会议上没有一个字提到。”上海和会通过宁粤双方同时举行国民党“四大”,选出数量相等的中央委员作为宁粤合作的基础。18日广州的国民党“四大”召开时,陈济棠等则排斥孙科、汪精卫的在粤势力,通过反对上海和会的决议,并电促蒋介石下野。
12月15日蒋迫于形势宣布“下野”。1932年在帝国主义撮合下,蒋介石与汪精卫经过杭州密谈后达成协议,蒋再返南京,与汪共掌大权。
第三次是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东北、华北和长江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的军事力量陷入无法组织有效战略防御的困境之中,南京国民党政府总统蒋介石面临严重的军事、政治危机,国民党政权内部四分五裂,矛盾重重。1948年12月25日桂系将领、国民党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在美国的支持下首先发难,提出“和平解决”主张,企图逼蒋下台,以提高桂系地位。
接着,国民党湖北省参议会致电蒋介石,要其改弦更张,恢复和谈。在内外压力下,蒋于1949年元旦发表《新年文告》,提出在保存国民党宪法、宪政、法统和军队的条件下,同中国共产党恢复和平谈判。
1月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评战犯求和》的评论,揭露蒋的和谈阴谋,并于14日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实现国内和平的8项条件,受到国内各界民主人士的拥护,促使国民党政府内派系矛盾表面化。21日在国民党内倒蒋派系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压力下,蒋以“因故不能视事”为由宣告“引退”,将总统职务交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
蒋“下野”后飞往奉化,退居幕后操纵,企图凭借长江天堑,负隅顽抗。
同日代总统李宗仁致函宋庆龄,说蒋介石“凌然引退”,“不得不出而勉维现局”,希望宋能到南京“出为领导,共策进行,俾和平得以早日实现,国家人民实深利赖”。但宋毫不为所动,仍留在上海,积极准备迎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