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宋庆龄辞典

鲁迅

书籍:宋庆龄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宋庆龄辞典》第573页(1826字)

【生卒】:1881-1936

【介绍】:

幼名樟寿,字豫才,后到南京求学时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

1887年入塾读书。1898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转入矿路学堂,比较系统地学习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了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1902年3月东渡,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速成普通科。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弃医从文,以文学改变国民精神。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08年加入光复会。次年8月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任教,常与教员议论国家大事,景仰孙中山。1910年7月任绍兴府中学堂学监。1912年2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后任教育部佥事,兼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从十月革命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1918年1月结识李大钊,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与李等结成“同一战线上的伙伴”。5月以鲁迅署名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从1920年开始,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兼课。从1921年12月4日起在《晨报附刊》上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大革命时期参与《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周刊》等报刊的编辑工作,创办和领导莽原社、未名社等文学团体。1925年为五卅惨案捐款。次年参加北京反帝爱国运动。8月离开北京前往厦门,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国学研究院研究教授。

1927年1月离开厦门前往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开始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4月10日作《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一文,向革命人民提出警告,要求人们“永远进击”,将革命进行到底。广州四一五政变后愤然辞职。10月到上海,与许广平结婚。

从此专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济难会。

1930年2月参与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3月参与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被选为常务委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撰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蒋介石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1931-1933年与瞿秋白结为知己,并肩战斗。

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选为执行委员,与宋庆龄等为保护和营救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而斗争。2月17日到宋寓所会见英国着名作家萧伯纳。5月13日与宋等到德国驻上海领事馆递交抗议书,谴责德国法西斯对德国进步人士与犹太人民的迫害。撰写杂文抨击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1935年11月8日与宋等到苏联驻上海领事馆出席尾酒会,庆祝十月革命节。得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托史沫特莱拍电报到陕北祝贺。

1936年与宋等会见由陕北来上海的冯雪峰,冯传达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拥护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6月5日宋致函鲁迅,恳求其“为着中国和革命的前途”而“立刻入医院医治”。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宋亲自主持丧事。1937年3月1日宋为配合日本改造社出版《大鲁迅全集》而发表《把鲁迅先生的战迹献给日本人民》一文,指出“鲁迅先生三十年来作为战士的生涯,是他从学生时代开始便直接和间接的参加了民族的政治的斗争”。鲁迅“以他卓绝的天才、圣洁的人格和坚韧的意志,在一身之中,集中体现了使我们这个民族走向光明的时代的意志和力量”。7月18日宋任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副主席。

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出版20卷本《鲁迅全集》。

1944年10月19日宋与沈钧儒等在重庆百龄餐厅主持召开鲁迅先生逝世8周年茶话会。

次年宋等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举行鲁迅逝世9周年纪念会。1956年10月14日宋出席鲁迅遗体迁葬仪式,并发表讲话,指出鲁迅的形象和他的着作是“我们精神上的财富”,鲁迅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前进”。

1977年8月2日宋应《文艺丛刊》编辑部约请,撰写了《追忆鲁迅先生》一文。次年5月宋为《鲁迅评传》一书题词:“学习鲁迅先生的无产阶级硬骨头精神”。

12月宋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名誉会长。1980年2月宋为该会会刊《鲁迅研究》创刊号题词:“学习鲁迅,研究鲁迅,做人民大众的,同心同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9月27日宋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鲁迅画传》作序,称赞该社在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之际“用生动的画图使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再现于广大读者面前,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981年4月21日宋任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委员会主任委员。着译编为《鲁迅全集》。

上一篇:粤秀楼 下一篇:鲁迅逝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