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存亡之秋
书籍:汉语成语大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27 13:12:28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中华书局《汉语成语大词典》第1079页(439字)
秋:日子,时期。
指情势危急,存亡难料的关键时期。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清·黄宗羲《征君沈耕岩先生墓志铭》:“有明之辅臣,以夺情见劾者三人,曰李贤、张居正、杨嗣昌。贤与居正,当天下无事之日,所失不过一身;嗣昌当危急存亡之秋,所关乃在社稷。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三节:“当法国危急存亡之秋,能以一呼披靡天下,内平内乱,外敌俄普奥三大敌,无他,能用其国民,使怀必死之志以报国。” 也作①【危急存亡之时】。《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然危急存亡之时,有不得不如是者。”②【危急存亡之交】。
(交:交接。指关键时刻。)梁启超《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在已治已安之时,人人不管国事,尚且不可,况今日在危急存亡之交者哉。” 也简作【危急存亡】。
非常危险紧急,关系到生存与灭亡。鲁迅《两地书·二七》:“当这个危急存亡,不顾性命的时候,还不振作起精神来,一致对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