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中华书局《汉语成语大词典》第1077页(243字)
见有人家,便去投奔栖身。
形容逃亡或出奔时的窘迫情况。《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清·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杜根:东汉人。
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外戚弄权,杜根上书切谏。太后大怒,下令把他装入布袋,在殿上扑杀。
行刑人为了保全他,故意不用猛力。杜根因得不死。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你兄弟在外,隐名埋姓,或是找一个地方藏身,或是到处飘泊,望门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