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歌》
书籍:外国文学大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09:37:1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507页(554字)
【出版年份】:约1080
法国文学史上最着名的一部英雄叙事长诗。
共4002行,291节。
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同伊斯兰教徒交战2年,只有马席勒统治下的萨拉高斯未归降。马席勒决策议和。查理大帝召集臣下议事。
其妹夫加奈隆主和,但共外甥(一说侄子)罗兰反对,并提议让他的养父加奈隆出使敌营,后者因而怀恨在心,决意对罗兰进行报复。加奈隆降敌并献计:在查理大帝班师回国时,罗兰肯定殿后,可趁机截击,并将他围歼之。
后,罗兰所率二万骑兵被5倍于他们的敌军全部消灭。罗兰血战到底,面对西班牙,以胜利者姿态,为“可爱的法兰西”流了最后一滴血。
临死前他吹响号角,查理大帝闻声赶到,将敌军全部歼灭。卖国贼加奈隆被处车刑,有30个亲族被绞死。
《罗兰之歌》歌颂了骑士罗兰无限的英勇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自我牺牲的心灵美。
《罗兰之歌》的思想意义在于反映了要求法兰西统一,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王国的历史愿望。
查理大帝的形象就是这个“还不存在的、理想的封建王国”(恩格斯)君主的体现者。《罗兰之歌》以其鲜明的艺术形象高于其他类似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