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放款利率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广东人民出版社《国际经济贸易惯例辞典》第313页(501字)

西方银行对资信良好、殷实可靠的大客户发放短期贷款所采用的利率。

始于美国,以后其他西方各国商业银行也相继采用。由于放款风险较小,比之对一般客户和货币市场上的放款利率为低,所以称为优惠利率。优惠利率通常是随着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升降,也就是国家经济政策的紧缩和放松进行调整,它本身又是确定货币市场各种商业利率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为了恢复经济,都把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以后随着通货膨胀的恶化,货币金融市场风波迭起,利率逐步上升,但每年变动的次数还很有限。进入70年代,美元先后两次宣告贬值,加上石油大幅度提价,西方各国纷纷提高再贴现率;以遏止恶化的通货膨胀,优惠利率也随之上升。

特别是70年代末,美国对外贸易一再出现创记录逆差,美元汇价大跌,优惠利率升势愈猛,到1980年4月竟升至20%。由于经济严重衰退,到12月更创21.5%的惊人记录。

优惠利率变成了高利贷,加重了工业企业的利息负担和生产成本,许多资力薄弱的中小企业则被迫宣告倒闭,导致失业人数激增,加剧了经济衰退,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他西方国家也不得不保持高利率,以防止通货膨胀的恶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