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14:03:15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267页(576字)
原清代皇家的一座花园。
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清乾隆十五年(1750)始建,名“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
光绪十四年(1888)经慈禧重建,改称“颐和园”。
1900年再次被“八国联军”破坏,至1903年才将主要部分修复。全园约二百九十万平方米,水面占四分之三,围墙长达六公里半。总体布局为一山一湖,分宫区和苑区两大部分。宫区包括朝会大殿仁寿殿和寝居部分至澜堂、乐寿堂、德和园(戏楼)及生活服务建筑。
苑区在山间水际安排几十处小型庭园和风景点。另有大型寺庙三处:万寿山前山主体排云殿、佛香阁,后山主体须弥灵境和昆明湖主体龙王庙。万寿山和昆明湖为苑区主体。万寿山前山正轴线上石砌高台,上建高40米的佛香阁,下衬大面积黄琉璃瓦顶的排云殿,为全山构图中心;山下700多米长的长廊和汉白玉栏杆宛如联结建筑组群的玉带。
昆明湖由两堤、六岛、九桥组成。其水景景象学仿了西湖、太湖、洞庭湖和昆明池四大名湖。
湖上的长堤、岛屿和大桥分隔点染着水面,丰富了景观和层次。西堤则遮掩了西部的苑墙,将西山诸峰、玉泉山、香山塔影借入园内,使湖区具有远借西山、南迷平芜的优美景观。
颐和园的选景取材十分广博,总体布局和细部设置独具特色,是宫廷的豪华气派与园林曲折幽深的完美融合。它是北京皇家的三山五园中唯一完整独存的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