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里

书籍:朝鲜文学艺术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10:16:0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朝鲜文学艺术大辞典》第264页(1363字)

【生卒】:1913—

【介绍】:

小说家人、评论家、教育家。

原名始钟。出生于庆尚北道庆州城乾里。

1920年入庆州启南学校,1926年入大邱启圣学校,1928年转入汉城儆新学校,翌年中退,在《中外日报》上发表最初的诗作《孤独》。1934年在《朝鲜日报》新春文艺上,他的诗《白鹭》入选,1935年在《中央日报》新春文艺上,他的短篇小说《花郎的后裔》当选,从而登上文坛。1936年在《东亚日报》新春文艺上,他的短篇小说《山火》当选,同年发表了短篇小说《岩石》(在《新东亚》上),在《中央》上发表《巫女图》(后改成《乙火》)及《酒》、《山祭》等,巩固了自己文坛上的地位,并在《诗人部落》上发表了多首诗,表现出不但做为小说家,而且做为诗人的才智。翌年成为《诗人部落》的同人。这些初期作品的特点是扎根于民俗风土的土壤中。挖掘民族特有的风彩;表现出超越现世生活的虚无与限制,甚至拥抱死亡的世界的意志,充满了探索欲望。

1937年发表短篇小说《黄土记》、《生日》等多篇和《九江山》、《行路吟》等诗歌。在光明学院任教。

1940年,金东里已享有着名作家的声誉,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当局劝他加入“文人报国会”、“国民文学联盟”等御用文化团体,但他一概拒绝。1942年短篇小说《少女》、《下弦》等被日帝当局删去全文,光明学院也被当局封闭,其兄长凡父先生因思想关系被捕,私宅被搜,金东里弃笔沉默直到8·15光复,以示抗议,到中国东北地区流浪。

解放后,他拒绝参加急进的“文学家同盟”等团体,1946年与之对抗建立韩国青年文学家协会,被选为第一任会长,主张民族文学及文学的独立性,发表评论《纯粹文学的真义》等。他反对阶级主义民族文学论,主张人性的民族文学论,相应发表大量作品与评论、论文。1948年任《民国日报》编辑局长、翌年主持《文艺》杂志,并任新成立的韩国文学协会小说分科委员长。被聘汉城大学和高丽大学讲师。先后任韩国文学家协会事务局长、副委员长,1961年统一所有文学团体,成立文人协会时,任副理事长,1970年任理事长,直到1988年11月卸任,改任名誉会长。先后在徐罗伐艺术大学、中央大学艺大等大学任教授,并获文学博士学位。

另外任艺术院院长及韩日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等职。

解放后,当他发表《驿》、《兴南撤退》、《密茶苑时代》等作品时,他重视对现实生活和人生的诸问题,到1955年起连载长篇小说《沙绊的十字架》开始,关心人类起源及命运。

但他不赞成基督的彼岸世界,主张沙绊的争取现实世界中的幸福,并为此与敌人做殊死斗争的人生态度。这一思想延续到1959年发表的《等身佛》的主题。

他的主要着作有作品集《巫女图》、《黄土记》、《归还壮丁》、《实存舞》、《等身佛》等,评论集《文学与人类》、《文学概论》等,随笔集有《自然和人生》、《饭、爱及永远》等。元老作家金东里从文半个多世纪,在短、中、长篇小说、诗歌、随笔、评论等诸多体裁上都留下了大量作品,曾获亚细亚自由文学奖、艺术院奖、3、1文化奖本奖、汉城市文化奖、国民勋章冬柏章等。

他的作品已译成英、法、日等多种文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