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传

书籍:朝鲜文学艺术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11:16:1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朝鲜文学艺术大辞典》第625页(947字)

古典小说。

又名《沈清王后传》。2卷1册。印刷本。作者与创作年代不详。大约成书于朝鲜王朝肃宗(1675~1720在位)之后的年代。故事早已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在民间流传。《三国遗事》里的《贫女养母》传说,写一女为母卖身,卖了30石的故事,《居陁知》传说中,有把作为祭物投进海里的零女化为花救出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到了肃宗以后朝鲜语平民文学极盛时期,结合成一个故事,变为《沈清传》,这是一般的看法。《沈清传》的小说化过程,正好经历了“神话→传说→小说”这一散文文学发展的诸阶段。小说的主题是悲剧,而其素材和小说的氛围却始终具有喜剧特色,这也许就是因为《沈清传》脱胎而出的那两个原始传说之故。这个故事同庶民生活的悲哀与欢乐长期共存,在民众的生活中逐步形成,其作品化的年代,大概在1785年之后。因为作品中出现《淑香传》中的一些句子,也出现有关1785年9月编撰的《大典通编》的内容。19世纪《沈清传》被改编成唱剧上演,1945年朝鲜解放后,曾重新校注出版,并改编成话剧、舞剧和电影。

这是一个孝女的故事。主人公沈清出生七天后丧母,在盲父沈鹤圭抚育下成人。

父女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沈清容貌俊秀,心地善良,受了梦云寺僧人的欺骗,相信“捐献300石供米求助神灵,能使盲人重见天日”的谎话。

沈清求告无门,决心作自我牺牲,卖身商贾,作了祭祀海神的投海供品。孝心感动了上苍,将她送还人间。

沈清得救,做了王后。沈清为见盲父,赐设“盲人宴”,在宴上父女重逢。

沈鹤圭一喜之下,双目复明。

作品主旨在于宣扬儒家所宣扬的孝道和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思想。作品着力刻划了沈清的善良性格,对贫苦人民的处境充满同情,而且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互助互爱精神。同时报露了上层僧侣们的伪善面目,反映了广大受苦群众“重见天日”的美好愿望,因而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沈清传》的异本有申在孝所着盘骚里《沈清歌》,仿刻本有京版本3种、全州木刻版本2种、安城版本1种。

中国有话剧《沈清传》的中译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