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书籍: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0 00:30:41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辞典》第765页(616字)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反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用善恶标准评价,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除指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外,有时也指思想、行为、品德、善恶评价、道德教育和修养、风俗习惯等。任何社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都需要对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调整,对个人的行为加以鼓励或约束。

在原始社会,这种调整和约束是以风俗习惯的形式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除依靠政治、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从一定社会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它一经产生,就通过舆论和教育等方式影响人的心理和意识,形成人的善恶观念、情感和信念,又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规章制度等形式,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相互关系和行为的要求。

道德不仅表现为道德原则和规范现象,也表现为道德行为、道德活动、道德心理和意识现象。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又反过来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它和法律的基本区别就在于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没有强制性。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强烈的阶级性,统治阶级的道德就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一切剥削阶级所提倡的道德都是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工具,只有劳动人民才是历史上优良道德品质的创造者。无产阶级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反映,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伟大和最高尚的道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