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宝玉结诗社帖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红楼梦鉴赏辞典》第233页(1434字)
【条目出处】:见第三十七回
【释文】:
这是贾探春为提议建立大观园诗社写给宝玉的一封书信。
此回开始,小说已写到省亲次年的秋季,作者以此帖为大观园诗社活动作引,展开以后的一系列情节。此帖骈散相间,文字简净典雅,叙事婉转得体,说理从容不迫,且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探春端庄流丽,刚健婀娜,精明强干不减男儿之性格特征。
按照古代书信惯例,写信人具名及收信人名字均应写在帖子正面,“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分两行写,“二兄文几”抬头,以示尊重。这等于说:女弟探春恭敬地将书信送于二兄几案之上。
用“娣探”自称,乃是以宝玉的弟弟自居,用意既别致风趣,又表现了她愿为男儿的性格。下面是书信正文,可分两段。
第一段先自述得病经过并感谢宝玉对自己的关切,其意为:前夜雨过新晴,月色如洗,我因珍惜清朗的月色,怎能忍心舍此而睡。当时已是三更,我还徘徊在长廊栏干旁梧桐树下,想不到感受了风露,以致生病。昨天蒙你亲自慰问嘱咐,又多次派侍儿前来问候,还以鲜荔枝和颜真卿的墨迹赠我,你的关怀和爱护是何等深切啊!寥寥数行,概述了两、三天的情事,兄妹情深溢于言表,文字简练之至。
文中“桐槛”是旁边植有梧桐的长廊栏干;“采薪之患”是生病的委婉语,典出《孟子·公孙丑下》;痌瘝(tōng guān通关),即病痛,典出《尚书·康诰》:“恫瘝乃身。
”原意为:象病痛在自身那样关切人民的疾苦,探春以此指宝玉对自己关怀之深切。
以下为第二段,转入写信正题:提议结社。
提议结社为此帖要旨,说理宜透,行文宜畅,故探春先引古人结社先例对大观园未有结社之举表示惋惜;然后才正面提出组织诗社以发挥姊妹诗才;最后邀请宝玉参加,表示期待。三层意思表达十分清晰。探春说:今天我靠在床榻上伏案默默思考问题,想到从前古人处于争名夺利之场,还构筑一个小小的人工园林,招请面邀远近友朋,热情地挽留客人,务必集结几位同志徘徊园林之中,或创设词坛,或成立诗社,虽然仅是一时偶然兴会,竟成为千古美谈。
女弟虽然不才,私下以为有幸与你同生活于大观园中,且同钦慕薛林的诗才。
可惜清风明月之亭台楼馆,未曾有诗人宴集,在我想来,稻香村的杏林和沁芳溪上的桃园,或者可以饮酒赋诗。谁说只许男儿在诗社称雄,即使是风雅的东山聚会,也当让我们大观园女儿一步呢!如你能乘兴而来,女弟将扫除花径热诚等待。
这一段文字说理淋漓酣畅,流露出探春的英爽之气,确实不同于一般女儿。此段文字虽以骈文居多,但用典无不贴切,也从侧面反映出探春的文采风流。其中,“投辖攀辕”典出《汉书·陈遵传》和《东观汉记》,汉代陈遵曾大会宾客,命人将来客的车辖(插在车轴两端孔内以固定车轮的零件)投入井中,使客人不得离开;“攀辕”指拉住车辕(车子前方挽牲口的弯木)不让离去,此处均用以形容待客之殷切。
“莲社”是东晋佛教净土宗名僧慧远在庐山东林寺所立,以念佛为宗旨,曾写信邀陶渊明参加,因寺有白莲池,故称“莲社”,见《莲社高贤传》此处用作诗社的代称。“东山之雅会”指东晋谢安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山时,约王羲之等人玩赏山水吟诗作文,见《晋书·谢安传》;此处指大观园姊妹集会结社吟诗。“棹雪而来”,即乘兴而来,用东晋王子猷雪夜乘小舟访戴安道,至则不见而归的典故,见《世说新语·任诞》。
“扫花以待”反用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之句,此处表示将扫除花径真诚期待宝玉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