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杜拉克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卫生管理辞典》第20页(1242字)
【介绍】:
社会企业管理学家。
1909年生于维也纳,祖籍荷兰。22岁时获得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被称为世界级管理大师,他一直从事管理顾问、教授、讲演及担任世界一流报刊的专栏作家。迄今着作共30余部。
杜拉克率先提出许多重要理论与观点。包括:目标管理、民营化、顾客导向、企业化社会、高级管理在企业策略的角色、坚守本行、分权化、结构追随策略、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业及咨询社会等观念。
《管理的实践》一书是杜拉克最重要着作之一。杜拉克首先指出管理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仅依靠个人的灵感和天赋就能呈现出来的完美作品。
管理有它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是可以有系统加以组织,也是一般人都可以学会的。至于管理工作的最重要之处,应该是实际效益的取得,而不是理论结构的推演。这是因为企业界要求的是成果,而不是深奥的理论。正如本书标题所示,管理是一种实践。
杜拉克在探讨管理的各项功能以前,必须先问:“我在管理什么?”“我管理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我的事业是什么?”如此才能真正掌握企业努力的大致方向,真正使企业“做对的事”,而不仅是“事情做对”而已。换一句话说,如果企业管理不由企业本身的使命或目标开始,所有管理工作便会失去它的意义,管理者就会整天忙碌,而迷失在例行工作之中,无法分出工作的轻重缓急,造成只做急的事而不做非“重要的事”,渐渐缺乏深刻性的思考、创新以及面对正确问题的能力。因此企业的活力,是取决于管理人的眼界和奉献精神,激发并引导员工朝向一种有共识的企业精神迈进。到底企业在追求什么?我又在管理什么?这是杜拉克提的一个重要问题。
诚然,企业若没有利润,便无法长久地生存下去,所以获取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然而,无止境地追求最大利润果真是企业发展的金科玉律吗?杜拉克指出,人类组织的活动必须服从一个基本的逻辑,就是组织的目标应该由环境来加以定义,而不能由组织的本身来定义。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是“取之于环境而用之于环境”的。因此,组织存在于环境中的根本理由应该是取用资源,并使之扩大资源的使用价值,如此作为企业组织追求的目标才正确。
至于“利润”,将会危害环境,造成他人与社会资源的损害。杜拉克的这项独到见解,在企业组织汲汲营利的今日社会,确实值得人们三思。
杜拉克在书中直入管理核心,剖析管理工作的三大内涵。首先,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提供产品与劳务,而管理又是企业的器官,用来促使企业有经济效益,所以管理的首要工作在于“管理企业”,由企业整体的角度看管理的工作成效。
管理的第二项工作是“管理经理人”,经由对人力、物力资源的运用,通过分工合作,形成具有生产力的企业体。因此可实施目标管理,根据责任划分的观念,强调各部门有明确的效益指标,使企业效益充分发挥。
管理的第三项工作,就是“管理工作及工作者”,由于人力资源具有延展性与开发性潜力,因此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安排整个企业的工作,如何组合一群工作者,使每一个工作者能负担职权,并为他拥有的决策权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