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卫生管理辞典》第39页(699字)
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一类中药,称为补益药,又称补虚药、补养药。
根据其药性和主治病症的不同,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四类:①补气药,能补益脏腑之气,用于治疗气虚症。如脾气虚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甚或浮肿、脱肛、脏器下垂等;肺气虚之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甚或喘促、易出虚汗等。
常用药有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等。
②补血药,能补肝、养心或益脾,以滋生血液,主要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唇舌苍白、眩晕耳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或经闭、脉细弱等症。
常用药有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阿胶、龙眼肉等。③补阴药,能补阴、滋液、润燥,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症。
如胃阴虚之舌绛苔剥,咽干口渴、纳呆、嘈杂、呕哕,或大便燥结等;肝阴虚之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眩晕等;肺阴虚之干咳少痰或咯痰带血,口干舌燥、咽痛音哑等;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遗精滑泄、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等。常用药有沙参、麦冬、百合、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龟版、鳖甲等。④补阳药,能温补人体阳气,主要用于治疗阳虚症。
如肾阳不足之祛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尿频遗尿;肾阳虚而不纳气之呼多吸少、咳嗽喘促;肾阳虚,气化不利,阳虚水泛的水肿;肾阳衰微,脾失温运的五更泄泻等。
常用药有鹿茸、鹿角胶、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补骨脂、益智仁、海狗肾、海马、肉苁蓉、锁阳、菟丝子、沙苑子、杜仲、续断、阳起石、胡芦巴、蛤蚧、冬虫夏草、紫河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