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书籍:中国卫生管理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0 15:51:59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卫生管理辞典》第459页(462字)

死亡分为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两类。

临床死亡是死亡发展的一个阶段,即以心跳和呼吸停止为主要标志,但各种组织仍然进行着微弱的代谢活动。如有先进的方法进行抢救仍可复活。此期一般延续5~6分钟,即大脑耐缺氧时间。

低温可大大延长可能抢救的时间。

生物学死亡,即死亡的最后阶段。大脑和各器官代谢相继停止,整个机体解体,不可能再复活。

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发表特别报告,主张死亡的定义是:“不可逆的昏迷状态”。诊断标准为:①没有感受性和反应性;②没有运动和呼吸;③没有反射;④脑电图平坦。

四项指标在24小时反复检查无变化为死亡,但需除外体温低于32.2℃及刚服过大量苯巴比妥类药物后两种情况。日本“脑死和脑波关系委员会”1970年(昭和45年)6月13日提出了死亡的六条标准:①意识丧失;②反射消失(对光、咳嗽、角膜反射);③骨骼肌紧张消失、瞳孔散大;④自主呼吸停止;⑤血压陡降;⑤脑波平坦。“死亡”概念和标准,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以意识状态为核心的脑标准比传统的心脏——呼吸定义为优越。

上一篇:死锁 下一篇:中国卫生管理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