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心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75页(897字)
亦称“地动说”,“日心体系”。
关于日地(还包括日与其他行星、卫星)关系及它们运行规律的学说。日心说的思想最早是在公元3世纪,由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恰斯提出的。
他主张地球是运动的,恒星距离比地球绕日的轨道更遥远,为了这些他曾被告为亵渎神灵。
后来在公元2世纪由于托勒密的地心说得到教会的支持和利用占了统治地位,使日心说的观点长期受到压制难以发展。
当测量精度提高之后,按托勒密理论预测的位置和实际位置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地心说的后继者为了解决此矛盾,不得不增加新的“本轮”,结果使本轮的总数达80多个。这样一来,天体位置的推算工作变得愈加复杂,理论的人为性也越来越明显。到15、16世纪,随着航海事业的兴起,又促进了天文学迅速发展。大约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欧一些国家进入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时代,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广泛革命,否定了封建的政治权威,动摇了教会的精神独裁,从而启发人们的思想,推动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就是自然科学向封建政权、宗教神学第一个最有力的冲击。哥白尼根据自己将近40年的天文观测和研究,于1543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日心说的观点。日心说认为: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而是地球和其它行星绕太阳转;以太阳为中心,其外由近及远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它们都在自转并绕日公转。
人们所看到的太阳和星辰每天的东升西落,实质上是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绕轴自转一周的反映;至于行星的顺行、逆行现象,是因为地球和其它行星绕日公转的周期不同而造成的相对运动。日心说的确立,对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占统治地位达1400年之久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上的革命;它沉重地打击了宗教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引起整个自然观的革命。
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很长时期内以假说存在。
当刻卜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出后,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行星绕日运动规律。及至1846年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时,哥白尼的日心说终于得到了完全的证实而成为科学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