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理二元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150页(971字)
与哲学上的二元论有密切联系的,关于心身关系的一种思想观点。
它把心理与生理割裂开来,分别划归于性质不同的实体。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在生物有机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来的,但二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则在哲学史上和心理学发展中一直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对这一关系研究还不够深入租全面,另一方面则由于各自具有不同的思想基础。
二元论就是这样的一种思想基础。心理生理的二元论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1)平行论。
即认为心理和生理是相互分离、互不相通、但又彼此对应的平行过程。在近代,17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家莱布尼兹就非常典型地提出了这种心身平行的二元论观点。
他认为,心与身之间仅仅是相互的对应,而对应又是造物主“预定的和谐”。这种观点在后来心理学的发展中,又表现在冯特的理论中。
他认为,人的心理不是人脑生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而是与其相平行的独立过程。二者也有协调一致的地方,在心理方面的每一基本过程,在身体方面都有一个相应的基本过程。
但这仍然是并存的两个自足的因果序列。后来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生理的同型说,也是一种心身平行论。
他们认为,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都有场组织性,即格式塔型的构建,但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同型对应的关系。(2)交互作用论。
即认为心理和生理虽然属于不同实体或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活动于不同的领域,但二者又可以在某一点和某种程度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到对方的活动。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提出了典型的心身交互作用论。
他把身体的生理活动和一部分低级的心理活动,都划归为可用反射加以解释的物质活动过程,属于物质的实体,而心灵属于精神实体,是不占有空间的观念活动过程。但这二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感应,交感的通道是人脑的松果体。
这种交互作用论的思想观点,也在其他一些人的研究中有所体现。象现代着名神经生理学家艾克尔斯就宣称他是二元论者,他认为神经元的活动并不能解释自我意识的精神,后者有选择功能和综合功能。
但二者可以交互发生影响,他提出大脑中有一个特殊区域——联络脑,在这里,大脑和精神世界直接接触,互相接受来自对方的信息。无论是平行论,还是交互作用论,都在强调心理和生理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活动特点的同时,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阻塞了对二者关系的科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