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165页(929字)
以未来研究活动为对象从整体上综合地研究这种活动的一门新兴学科。
未来学(Futurology)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未来研究活动的性质、特点、规律、理论和方法;预测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互相影响和相互关系等。它的研究涉及到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当代所谓的“全人类问题”。未来学研究成果可为上述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未来研究是个古老的概念。
但把未来研究作为科学即未来学的出现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1943年,在美国执教的德国政治学教授弗莱希姆泰首先创造和使用未来学一词。
50年代偏重于纯理论、纯学术研究。如法国的贝特朗德·儒弗内尔,奥地利的罗伯特·维克,希腊的多克西亚·狄斯,德国的弗莱塞姆等人的研究。60年代后,由于科技和生产的高速发展出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技术手段的进步,未来研究进入应用阶段,特别是从社会科学转向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美国兰德公司的数学家赫尔默和爱斯彻、工程师戈登等人为未来学的形成打下了方法论基础。这样,未来学在西欧和美国形成了一门新学科。未来学家对未来的预测和猜想在基本观点上存在分歧。
美国未来学者赫尔曼.卡恩把未来学分为四个流派:(1)新马尔萨斯主义者;(2)谨慎的悲观主义者;(3)谨慎的乐观主义者;(4)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热情提倡者。此外还有“恐惧派”、“现实派”、“启示派”、“幻想派”等。一般说来,占主要地位只有两派:悲观派(以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限度》为其代表作)和乐观派(以提出社会和科技发展前景的所谓“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而着称)。国际上未来学研究机构较有名者有:“人类2000年国际协会”、“世界未来学会”、“罗马俱乐部”、“美国文理科学院2000年委员会”等。
我国未来学研究会成立于1979年。其研究活动的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进行未来预测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研究的儿个根本问题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它表明未来研究活动具有阶段性、科学性、系统性和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