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239页(835字)
【生卒】:约公元前384—322
【介绍】:
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就学于柏拉图,后在雅典建立吕克昂学园,从事教学和科学活动。由于教学方式多以散步形式进行,故其学派又叫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科学兴趣广泛,无所不包,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
他研究过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历史、政治、伦理及美学等。他的自然科学观念是对古希腊科学成就的概括和发展。他的自然哲学观表现了素朴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他将自然科学分为三大类: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后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归为理论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归为实践的科学;艺术、诗学等归为创造的科学。他总结和发展了前辈的自然哲学学说,特别是关于始源和质,原质和元素的学说,并发展创造了特殊的自然哲学的世界图画。
他认为世界的基础是某种物质的基质,即原初物质,它具有对立的相互排斥的特性:热和冷、干和湿,这些特性的结合形成了四种基本元素:火(热和干)、空气(热和湿)、水(冷和湿)、土(热和干)。他认为,每一复杂的物体都是由这四种原质按照不同的数量比例构成的。这四种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有固定的位置。火和空气在上面,水和土在下面。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物质实体又都是流动的,可变的。水加热成汽,是冷质被热质代替;水蒸干成土,是湿质被干质代替。亚里士多德在解释宇宙和天体的构成时,还采用第五种元素——以太。认为天体和星球都是由以太构成的。
他反对原子论,认为没有什么最小不可分的物质微粒,任何物质微粒都和整体物体一样,是由四种原质构成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宇宙的学说属于地心说,认为地球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宇宙的中心。
他最早提出了一幅素朴的但较为严谨完整的自然图景,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一生着述丰富,主要着作有《形而上学》、《伦理学》、《工具篇》、《政治学》、《物理学》、《诗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