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257页(728字)
研究动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化、生态、行为、分布、发生、遗传、进化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
它揭示动物界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态与机能、同化与异化、生长发育与衰老死亡、遗传与变异,以及种群的盛与衰、亲与疏等各种矛盾运动和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能动地改造动物界,使之为人类服务。早期动物学主要偏重于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由于劳动人民不断地实践,动物学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如我国春秋时代的《尔雅》中对动物的名称和习性等便有详细的叙述;《诗经》上已经有一百多种动物的名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四百多种动物的名称、习性、产地和药用价值,并把它们分为“虫、鳞、介、禽、兽”几大类。18世纪林耐建立了双名命名制,结束了动物分类的混乱状态。19世纪初,拉马克的《动物学哲学》一书,第一次从生物(主要指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动力,认为物种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由进化产生的。
现代动物学的研究逐步从动物个体水平分别向群体与细胞、分子的水平发展,去探索动物生命的本质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利对动物更好地控制、利用、改造和防治病害。当代由于数、理、化知识的日益渗入,新仪器、新技术与新方法被广泛采用,如使用超声波、红外线、r射线及放射性同位素等,对动物营养代谢、物质合成、迁移及越冬等生理生化问题进行探究,以便更准确地掌握它们的发生和生活规律,对于开辟动物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在,动物学已成为横跨科学而出现在当今的科学舞台上。动物学的分支学科有:动物形态学、分类学、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态学、行为学、地理学、寄生虫学、无脊椎动物学及脊椎动物学(包括鱼类学、鸟类学和兽类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