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沃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297页(721字)
【生卒】:1917—1979
【介绍】:
美国有机化学家。
1933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1936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时年仅20岁。此后一直在哈佛大学任教,1950年任教授。
曾两次(1965、198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81年时可惜伍德沃德已逝世)。伍德沃德对有机化学很多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工作是在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面。早在1944年他就合成了金鸡纳碱(Quinine),以后又合成了常绿钩吻碱(1949年),马钱子碱(1954年),麦角新碱(1956年),利血平(1965年),玫瑰树碱(1969年)等生物碱。在甾体化合物方面,他在1951年合成了胆甾醇和皮质酮,这是非芳香甾体化合物合成成功的开始,1957年又合成了羊毛甾醇。
在抗生素方面,他曾确定了金霉素、土霉素的结构并对青霉素结构的测定有很大贡献,他还奠定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合成的基础,与此同时他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合成方法。后来他又合成了叶绿素并在多肽合成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在有机结构方面,1952年他首先提出了着名的二茂铁夹心式结构。
他在196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且,他一生中最重大的两项成果都是在此以后取得的:一是维生素B12的合成;一是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后者在1965年首次发表以后又不断丰富发展,被誉为近年来理论化学的最大成就之一而永载化学史册。因此,获得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
伍德沃德之所以取得上述的重大成果,是与他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分不开。他善于不断地从事有机合成实践,又善于从丰富的工作实践中作出总结,上升到理论,反回来再用理论来指导、推动有机合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