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南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6:02:45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852页(651字)
【生卒】:1926—
【介绍】:
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
最初跟随经验主义者莱欣巴赫学习科学哲学,后又拜在奎因门下学习逻辑学。普特南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65年到哈佛大学任哲学教授,直到现在。普特南是一个语言哲学家。
他用语言分析方法研究科学哲学。
他批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用因果指称理论说明一个词的意义就在于它所指称那种实体的性质,而不在于它是否被证实。例如,某物和使用名词“水”的语言共同体成员所称为水的实体具有同样的性质,那么,该物就是水,不论这些语言共同体的成员是否知道水的性质,也不论他们能否把水和那些概念联系起来。
在这种基础上,普特南提出了所谓趋同实在论,即科学理论的后继不仅包含先前理论的许多观察语句,而且也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先前理论的理论定律的近似真理。可以把趋同实在论的基本观点总结如下:(1)成熟科学理论中的那些名词是有所指称的;(2)成熟科学理论中所包含的那些内容是近似真理;(3)同一名词甚至在不同理论中也可指称同一实体;(4)趋同实在论者并不把以上命题看成是必然真理,而是看成为对科学与科学对象之间的一种恰当的描述。
普特南在语言学、科学哲学和数理逻辑等领域均有建树。重要着作有:《逻辑哲学》(1971年)、《数学、物质和方法》(1970年)、《精神、语言和实在》(1975年)、《意义和道德科学》(1979年)、《理性、真理和历史》(1980年)、《三种科学实在论》(1981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