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结构的发现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955页(769字)
指1953年美国学者沃森(Watson,J.)和英国学者克里克(Criek,F.H.C.)用X射线衍射方法发现的DNA的双螺旋结构。
它引起了举世的关注,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DNA结构的发现不是偶然的,而是生物遗传学和结构化学以及测试手段发展到一定水平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相继努力的结果。这一成功之举有远因和近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早在1868年瑞士科学家米歇尔(Miescher)从脓细胞中提取出核酸,本世纪20年代科赛尔(Kossel,w.)、琼斯(Johnes,w.)和列文(Levine,P.A.T.)等人进而搞清了核酸的化学成分和最简单的单体结构是由碱基——核糖——磷酸构成的核苷酸。
1929年又确定核酸有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英国女科学家弗兰克林(Franklin,R.)40年代研究了DNA的晶体结构,取得了不少数据和照片。
查哥夫(Chargaff,E.)于1948——1952年间提出了DNA四个碱基两两相等的数据,否定了过去四碱基含量相等之假说。30年代鲍林(Panling,L.)肯定了肽键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并由于氢键的作用肽键缠绕成螺旋状。
1944年艾弗里(Arery,O.T.)从化学上提纯出支配遗传现象的实体是DNA,至1952年又为赫尔希(Heishey,A、B、)、蔡斯(Chase,M.)的实验进一步证实。这样下边面临的问题是探明DNA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的问题。1953年华生和克里克就是在上述这些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划时代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成为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这个发现不仅有科学意义,还有重大的哲学意义,说明了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具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序列关系,以及人类对生命奥秘和自然界认识的无限能力和自然界的可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