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白矮星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8 23:15:59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201页(524字)

恒星演化晚期阶段上的星体,体积较小而密度很大。

白矮星属于原先的主序星较小的恒星(约2~6M⊙。M⊙表示太阳质量),当氦转化碳、氧的核反应停止时而形成的;如质量小于0.5M⊙的恒星,氢燃烧结束后也变成白矮星。

它的质量与太阳的相似,半径与地球的相近,平均密度达到水的几万倍到1亿倍,而中心密度可达100万倍到1000亿倍。

白矮星靠散发体内剩下的热能发光,光度很小,只有太阳的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

它的表面有较强的磁场,高达10高斯,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几百英尺的大气,里层则是厚约65公里的非简并气体壳,其内部一直到核心都是由简并态电子气体所组成。白矮星内部的压力很大,电子运动的壳层被挤碎,电子被挤出来形成一个高密度带负电的电子气体,它是电子运动所产生的电子气压力或简并态压力。

由电子简并压力对抗着星体的自身引力,使白矮星整个星体处于平衡状态。它的质量不超过1.4M⊙,称为张德拉塞卡极限质量。

白矮星体内剩下的热能会逐渐冷却。据估计,质量等于太阳质量的白矮星可以维持10亿年左右,热能消耗完后可能成为不发光的黑矮星。由于白矮星的表面引力很强,因而很早就观测到它谱线的引力红移,为验证广义相对论提供了依据。

上一篇:电磁质量 下一篇:自然辩证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