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顿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850页(886字)
【生卒】:1766—1844
【介绍】:
英国化学家,近代化学科学的奠基人。
小学教师出身,未受过高等教育。年轻时自学数学、希腊文、拉丁文、法文和哲学,受过古希腊自然哲学,包括元素说和原子论的影响。
1787年从气象观测开始步入科学生涯,相继发现了气体热膨胀定律(1801年)、分质定律(1801年)、气体的扩散(1801年),测量了蒸汽质(1801年)。
1803年,在牛顿的机械论思想的启发下,把在大气研究中酝酿的原子论观点引进化学,并首次提出和确立了原子量,使微观不可见的原子具有了可用数量精确表达的特征,从而把古代臆测性的原子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创建了近代科学的原子论。其后,又通过氮的氧化物的实验(1803年)、沼气和成油气的实验(1804年),发现和证实了倍比定律,并进一步检验了原子论。1808年,发表了着名的《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全面阐述了原子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成为化学史上一部重要经典着作。
在哲学思想上,他确信物质的不生不灭性,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但是他又认为“不可能创造出或消灭掉一个氢原子”,从而也“不可能把一种元素的原子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把相对存在的物体绝对化了,又带有形而上学机械论的色彩。
道尔顿并非才华横溢,然而成就显着,他自己谦虚地认为是由于能够“锲而不舍”。他强调人们“不应过于依靠书本”,而应根据观察和实验。他的定量实验一向以准确着称,是位出色的气体分析家。他在重视观察和实验的同时,也注意发挥理论思维的作用。
当他提出原子论时,是作为一种微观粒子的原子,当时还不能用直接的观察方法去证实。正如他自己所说,因为“可能太小了”。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却能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发现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确认原子的存在,并对原子的不同类型、质量和性质等方面提出科学的论断,进而创立了科学的原子论。恩格斯说:“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它“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巩固的基础”。
所以,道尔顿可以称为是“近代化学之父”(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69页第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