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黎族大辞典

三月三

书籍:中国黎族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0 21:24:47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山大学出版社《中国黎族大辞典》第18页(1607字)

是黎族人民纪念自己的远古祖先、英雄人物、喜庆新生和赞美生活的传统吉祥节日。

因为是在农历三月初三,所以叫作“三月三”。

相传荒远旷古时代,地球上到处都是一片汪洋大海,淹没了人间的一切。可天有眼,地有峒,这时还幸存下人类的种子,刚好是一男一女,名叫天妃和观音。

他们抱住葫芦瓢,在洪水中到处漂泊,漂流到昌化江畔的燕窝岭,被一棵大榕树桠卡住了,大地上的一切已被洪水吞没,只剩下他俩孤零零地生活着。因此,他俩决定分头去寻找亲人。临行前,他俩约定每年三月三回到燕窝岭来相会。然而他们走遍天涯海角,到处都见不到人迹,男的找不到女郎配偶,女的找不到男子成亲。天长日久,眼见俩人快要衰老,人类就无种子了。于是,在某年的三月三,他们两人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生男育女,黎族又得到繁衍生息。

婚后,他们朝出暮归,男耕女织,在昌化江畔挖水塘养,在燕窝岭下种植木棉(“吉贝”)、芒果和山楝子,还在半山腰开凿一个石洞居住。

洞的上面是悬崖陡壁,野兽不敢来侵犯,洞的下面峭壁万丈,山洪水也淹不到。每年三月三,正是山花烂漫,红棉争艳,山楝飘香的时候,观音和天妃便率领着子孙们一起载歌载舞,迎接春天的到来。

后来不知过了多久,天妃和观音先后在山洞里去世,化成了观音石。黎家子孙后代,为了纪念天妃和观音传宗接代的功绩,就把石洞取名为娘母洞。天妃和观音虽然都去世了,但有个儿子名叫符亚兴的,为抵抗外族的入侵,他带领着叔伯、姊妹兄弟和儿孙等人英勇抵抗,正好在三月三这一天,符亚兴不幸失败被俘,英勇牺牲。

敌人把他的头颅扔进了昌化江,流入了大海。

成了现在八所港的鱼鳞洲;但他的尸体埋在东方村。他是民族英雄。于是,每逢三月三,男女老少都携带糯米做的糕点和粽子,从四面八方赶到娘母洞和安葬民族英雄符亚兴的地方,对歌、射箭、跳舞来纪念他。人们持鱼叉在庆溪里捉鱼,在溪边煮饭,把鱼烤熟,与粽子、糕点一起放在洞口和符亚兴墓前祭拜。

在这里,从白天到夜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用以表达他们对祖先和英雄的怀念,庆贺本民族的繁衍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相传“三月三”的活动地点曾有几次迁移。

第一次是在猕岭下的高滩坡,此处有一个宽敞的岩洞,洞中石头千姿百态,流水清澈,每年三月三青年男女成群结队聚会于此,欢歌漫舞,喜气洋洋。有一次,正当青年们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云聚电闪,滚雷震天地,石洞崩塌,洞口被堵。

尔后,“三月三”活动地点就迁到昌化江与南谣河汇聚处的长沙滩。这里沙滩清洁平坦,绿树红花,山明水秀。

第三个地点是昌化江畔的燕窝岭下,迁来此处的说法有二:一说是因雷电霹断了长沙滩的一棵木棉树;二说是为了纪念黎族祖先。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海南岛时,“三月三”的活动就搬迁到现今离东方乡四公里的波单坡。

黎族的子孙后代仿效自己的祖先,在劳动中寻找情侣。每当农历三月三这天,黎族男女盛装打扮,每村的青年男子由一个长得俊俏的小伙子带队,女青年也挑选一个长得漂亮、口齿伶俐的姑娘带队,无论近村远寨都成群结队赶到活动地点,以对歌的形式相邀自己的意中人(同村同峒的男女不能相邀,因为黎族的村峒,往往是一个同宗同血缘的人)。

参加活动的男女青年都带着各自准备好的糖、糯米饼、粽子等,当他们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后,便携手并肩双双对对转到丛林翠竹里、山洞小河边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当夜幕降落,晚风飘香,一阵阵婉悦轻绕的歌声,洋溢着一对对青年男女的爱恋之情,沉醉在幸福之中。

天即将破晓时,青年男女相约明年再来相会,并互相送定亲礼物,男方要送一支头簪,女方也送一条由自己亲手织的花腰带给男方,而后在归途中,一阵阵、一串串的歌声,飘扬在山间、田野、小道、绿林中。

“三月三”被誉为是赞颂追求美好幸福的节日,要举行三天三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