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不结盟运动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0:36:5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6页(1402字)

由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新兴民族国家于本世纪60年代初组成的,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国际力量及其在国际社会中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受到雅尔塔两极体制的支配处于冷战和对峙状态。一批民族独立国家为了摆脱大国的控制,避免卷入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55年万隆会议上,亚非国家自己掌握和决定命运,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出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力量和信心,给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以思想启示和政治推动。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举行布里俄尼岛会晤时,与会者将不结盟运动作为一项国际关系的政治主张公诸于世。

此后,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加纳总统恩克鲁玛等一批民族独立国家的政治领袖也积极参与了不结盟运动的筹建活动。1961年9月,25个国家参加了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和《关于战争的危险与呼吁和平的声明》,表示全力支持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主义,宣告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到1990年,不结盟运动已经发展成一支拥有100余个成员,约17亿人口的重要国际力量。中国政府一贯支持不结盟运动,并且于1992年5月被接受为观察员。

根据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筹备会议的规定,参加不结盟运动的条件是: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外交政策;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和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不结盟运动形成后,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战略有过相应的调整,策略也在不断丰富,它所始终坚持的宗旨和原则是独立、自主和非集团不结盟,其具体内容包括: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干涉与压力,维护世界和平;呼吁发展中国家集体自力更生,加强团结合作;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召开首脑会议(到1990年已举行过9次),通过对不结盟运动具有指导意义的宣言和文件。为了协调成员国的活动,不结盟运动还每3年举行一次外长会议。

在几十年的斗争实践中,不结盟运动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立足于世界舞台的重要象征。

不结盟运动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坚决支持殖民地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积极致力于反对强权政治和集团对立,成为反对霸权主义斗争的主体力量;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为缓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发挥积极作用;倡导集体自力更生精神,推动南北对话,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不结盟运动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要求掌握自己命运,维护世界和平,致力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面临近年来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不结盟运动正在及时调整战略与策略,努力克服内部矛盾分歧,战胜外部干扰阻力,摆脱经济发展困难,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影响与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