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国际储备适宜度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0:46:25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84页(1048字)

国际储备适宜度指的是国际储备的合理数量。

国际储备是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和保持汇率稳定而持有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因为国际储备的数量不仅对世界以经济和国际金融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一个国家也有重大影响。国际储备不足,往往引起国际支付危机;储备过多,则会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因此需要确定国际储备的适当水平。

由于国际储备适宜度是一个复杂问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还难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加之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对储备的需求及能够增加的储备量都不是确定的,所以很难找到一个确定的数量作为衡量储备适宜度的标准。

但可以提出一些在确定储备适宜度时,国际上公认的办法和指标作为分析工具。同时,现有许多专家对不同国家类型的储备适宜度作实证分析,这些皆有助于储备适宜度的确定。

确定国际储备适宜度的因素有四个:(1)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国际储备的持有量应与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经济开放和对外依赖的程度。经济开放和对外依赖的程度高,对外贸易和金融的国际支付就多,所需储备量相应就大,因为储备的主要用途就是弥补国际收支差额。(2)贸易条件和融资能力的状况。

如果一国的贸易条件良好,融资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国际信誉,能够以优惠条件及时从国际货币市场上融通到必要的资金,那么该国就可考虑适当减少储备。(3)一国的外汇政策。如果一个国家采取稳定的对外汇率,它就需要大量的国际储备;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经常改变汇率来调整进出口贸易,它所需要的国际储备就少些。(4)各国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如果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加强,则国际收支的调整变得更加灵活,国际储备的供应更富有弹性,从而减少各国的国际储备的数量。

判断国际储备适宜度的标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由美国特维芬(R.Triffin)教授在《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储备与进口额比例的指标。通过实证研究1950-1957年之间几个主要贸易国家的国际储备变化情况,他得出结论说: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与它的贸易进口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以40%为标准,以20%为最低限。

一般认为,国际储备应该能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要,这个数额按全年储备对进口的比率来计算,约为25%左右。这种判断方法比较切实可行。

1960年后,它成为一种标准方法,得到普遍的应用。

上一篇:汇兑业务 下一篇:国际惯例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