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0:59:22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202页(1043字)

在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企业希望推出的新产品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以期获得理想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企业通过把产品售往国外而延长它们的生命,它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国际化。这个概念是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尔斯首创的。

他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一般原理,对国际市场上的商品贸易流向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战后国际贸易流向进行分析。通过对战后国际贸易中工业制品竞争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归纳出以下四个不同的阶段:

(1)美国出口增加。

由于美国高度发达,一项创新产品在美国推出并获得成功,然后,美国企业开始把这种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

(2)国外生产开始。

当其他国家企业熟悉这种产品时,就开始为他们本国的市场生产。

(3)国外生产者在出口市场竞争加剧。

他国企业已获得生产经验,同时成本较低,因此他们开始向别国输出该产品,这样加剧了出口市场的竞争。

(4)美国进口竞争出现。

他国企业产量增加和成本较低,使得他们开始把产品向美国出口,和美国企业展开了直接的竞争。

之后,希尔斯哲等人发展了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主要有国际产品生命周期贸易模式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模式。

(1)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模式。在国际市场上,创新的工业制成品一般首先发生在消费购买力比较高、科学技术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从国际市场商品竞争格局看,国际产品生命周期也分为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2)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模式。

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环境、资本成本及技术等方面是不相同的,所以四个阶段也不尽相同。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一,揭示了国际市场上工业品的一般贸易格局和流向,即工业发达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多地出口新产品,科技竞争是国际竞争最充分的体现。

其二,为实行开放经济政策的政府和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制定出口策略提供了分析工具。

其三,为各国对外投资战略和决策提供分析依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