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资本预算方法及运用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1:07:1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278页(1406字)

资本预算是企业为扩展业务而进行长期投资时所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资本预算从而选定最佳投资方案。

资本预算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如回收期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以及内部回收报酬率法等等。

在进行资本预算前应先确定本企业的资本成本,选定的投资方案其目标利润率应高于资本成本。

(1)回收期法。

回收期是指回收某项投资金额预计所需的时间。回收期法是根据各个备选方案的预计回收期是否小于要求的回收期(一般指投资项目的经济寿命的一半),来确定该方案是否可行的决策分析方法。一般来说,回收期越短,承担的风险相对越小;反之,则越大。回收期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当各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用原投资额比上平均每年现金净流量求得回收期;当各年现金净流量不等时,则用累积法,将每年的现金流入量加以累积,找出与投资支出总额相等的预计回收期。

(2)净现值法。它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评估长期投资决策项目的方法。它是对某一方案按一定的利率(即资本成本)计算其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差额,这个差额即为现值净额。当现值净额为零时,说明未来项目的回收额现值等于投资总成本;当现值净额大于零时,说明回收数大于投资总成本;当现值净额小于零时,则说明项目的回收数小于投资总成本。

(3)获利指数法。该法通过将现金流入量现值总额比上现金流出量现值总额,根据两者之比而得到的相对数来决定方案取舍的方法。当获利指数等于1时,表示投资方案的回收报酬正好等于投资成本;当获利指数大于1时,表示投资回收报酬大于投资成本,方案可取;当获利指数小于1时,表示投资回收报酬不足以抵消投资总成本,方案不可取。

(4)内部回收报酬率法。

所谓内部回收报酬率是指一项投资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按现值计算的实际投资报酬率,它是一种能使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等于零的报酬率。内部回收报酬率法就是根据各备选方案的内部报酬率是否高于资本成本,来确定该方案是否可行的决策分析法。

它有两种计算方法,当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相等时,将原投资额的现值比上每年的现金净流量,求出年金现值系数,通过查表计算得出内部回收报酬率;当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不等时,应逐次用估计的贴现率,求出方案在不同贴现率时的净现值,当净现值大于零时,说明估计的贴现率较实际投资报酬率低,则应调高估计的贴现率,当现值净额小于零时,则说明估计的贴现率较实际投资报酬率高,则应调低估计的贴现率,直到找出相近的一个正值的净现值和一个负值的净现值所代表的两个折现率,然后再用插值法计算出投资方案的内部回收报酬率。

上述四种方法,回收期法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在计算时也可以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现金流量指标,但不能看出将来该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情况。净现值法和获利指数法应结合起来使用,因为它们的计算结果一个是绝对数一个是相对数,便于比较起来评估。

目前,用得最普遍的是内部回收报酬率法,它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做法,虽然相对复杂一些,但计算结果能够确切地反映各备选方案的实际投资报酬率,便于人们进行方案的比较选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