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内部控制的研讨和评估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1:08:24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286页(1363字)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是现代化管理的产物。

调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现代审计的基础,称之谓:System-based audit。许多国家已普遍地把“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列为一项审计标准。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的,在于提高组织机构的有效经营。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其目的:①防止资产的浪费、盗窃和无效率地使用,以保证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现预期目标;②提高会计纪录和经营资料的正确性、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维护资产的完整性;③推动和考核公司决策的执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④评估经营效率。

审计人员检查内部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查,二是评估。调查是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研讨(Study),查明主要内部控制程序上的效率;评价是确定内部控制的严密、完善程度,评估(Evaluation)内部控制的强弱。

调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通常采用问题式调查表法(Questionaire approach)和流程图法(Flow—chart approach)。

(1)问题式调查表是由许多事先根据某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拟定的问题组成。每一问题都涉及到一个关键性的控制目标。

审计人员对某一方面的控制系统(例如采购业务)需要调查的内容,列出“内部控制调查提要”,按每一项内容,向企业逐一提出了解。

(2)流程图法就是利用绘制的流程图,即用符号来表示系统或一系列手续的图表,进行调查内部控制的方法。

审计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1)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情况。

采用上述的问题式调查表或流程图的方法。

(2)查证——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测试。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和检查法。在这个过程中,可用简易的“穿行测试”(Walk-through test),即对一定的经济业务的管理线索,从开始到最末,进行观察,借以证实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确实存在并被执行。

(3)评价——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定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功能测试”(Function test),以确定控制目标是否发挥作用。

在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过程中,对于某项目出现的缺陷,要扩大审计范围,进行“追踪测试”(Followup test),查明可能造成的重大差错,以及对业务结果的真实性所产生的影响。

现代审计,无论是外部审计或内部审计,通过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可以发现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以确定审计范围、程序和重心,这对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