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分析性复核程序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1:08:41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291页(1027字)

分析性复核程序就是将财务资料加以研讨并比较或对照相关金额的一种证实试验。

分析性复核程序涉及研究财务数据间趋势、百分比变动、比率和其他关系。例如,本年度收益费用额与以往年度比较、与同业平均额比较、与预算比较、与有关非财务性数据(如生产单位数或直接工时)间比较,以及审计人员研讨财务报表中各类项目的百分比关系。这些比较和关系间的任何意外变动均应深入审查,查明出现异常变动的原因。

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委托人当前业务趋势,发现财务报表中不寻常的项目,以及需要深入验证的范围。

在实务上通过:①实际收益费用与预算比较,重大的差异应进行全面的审查;②对于个别损益项目每月总数可与上年度相应月份的数字相比较,审查不寻常的差异;③本年度毛利和销售的百分率与去年度的百分率比较,审查大幅度的变动;④收益与费用项目和非财务数据的相比,也是揭示需要审查部分的另一种手段。例如,以生产单位数(如公斤)的生产记录和相关的销售金额间的不寻常关系,就需要审查。本年度财务报表中各种比率应与去年度的比率相对照,也应与同业中其他各公司的类似资料相比较。在与外部数据比较时,应力求确定两者之间的差异。

财务报表中某些要素间各种关系的趋势,维持相当的稳定,可以提供委托人的收益和费用是否全面合理的证据。

分析性检查方法所提供的揭示差异,不仅增强审计效率,还能借以向管理当局提出全面鉴定和控制收益和费用的技术,提高某类产品或地区的获利能力的建议。

分析性复核程序常在审计的不同阶段中陆续实施。在编制审计计划阶段初期,这种程序可以全面了解委托人的经营状况,引导审计人员注意某些需要特别审查的部分。

在执行检查过程中,用以获取某些项目是否合理的的证据。在审计结束前,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全面地最后地检查各审定数字,以证实各个项目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取得确证资料;反之,则需要有更多的证据。

在每次审计任务中,应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成为一项审计惯例,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ASOSAI)1991年通过的《北京宣言——促进公关财务管理与投资有效管理的指导原则》关于审计方法中指出:最高审计机关应采用初步调查和分析性检查技术,以便确定绩效审计的重点,从而得以最有效地利用宝贵的审计资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