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大学设置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1:23:3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423页(1153字)

近代大学诞生于中世纪欧洲,最初只有法、德、英、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设有大学。

我国古代中央所设一些学校机构和民间书院亦属大学教育机构。从世界各国大学设置现状来看,从中能够发现当代大学设置透出许多丰富的和共同的趋势。

第一,大学层次的多样性。大学问世初期,大致只有两个层次,一是实施文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性大学,一是实施医、法、神三科教育的大学。

而今天,各国都设置了异常丰富的多层次大学,包括两年制或三年制的专科性大学,四年或五年制的本科大学、六年或八年的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阶段的研究性大学。日本有两年制短期大学、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四年制大学和四年制大学基础上的研究生院。

美国有两年制社区学院、四年制大学以及大学基础上的专业学院,英、法、德、前苏联和我国同样如此。

第二,大学类型的多样性。

这一特征首先表现为各类大学机构齐全。如前苏联有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工学院以及包括医、法、农、林、电、机械、财、商、师范、管理等各科在内的专业学院。其二,表现为大学科类的多样性。今天,世界各国大学的科类都相当齐全,不仅自然、社会、人文学科并驾齐驱,每一学科领域还有更为具体的专业。

很多专业直接对应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具体部门,另一些专业则肩负培养各方面基础性研究人才。

第三,大学办学形式的多样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正规全日制大学、电视大学、自修大学、函授大学、夜大学和广播大学。

第四,大学办学主体的多样化。

历史上大学的办学主体就是多样的,早期欧洲有学者自发组织的行会性大学,有教会资助兴办的大学,还有世俗统治者创立的大学。今天,大学的办学主体更为多样化,有国立、私立、地方政府办和国际合作办学多种主体。

第五,大学管理体制的灵活化。二战以前世界各国大学管理主要循着两种模式:一是集权型,如日本、德国、法国和前苏联等。

在这些国家里,大学的教育目的、专业设置、招生定额、教师任用等都由国家制定统一的章程加以管理。另一种模式是分权型,如美国和英国等。在这些国家里,国家没有规定统一的大学目的,对大学的专业、招生、教师等各个方面亦无全国统一的规定。二战以后,各国都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改革,原来集权型的国家放松了对大学的控制,给大学留下了较广阔的自主发挥空间,如日本80年代以后,逐步改革大学设置基准,使之纲要化。

而那些分权型的国家则对大学加强了调控,如美国的一些州政府和联邦政府,通过立法和经费等影响大学的招生、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

上一篇:助教 下一篇:国际惯例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