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计算机情报检索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1:46:26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639页(1155字)

利用电子计算机存贮和检索情报的过程,是一种数据处理工作。

大量的情报数据以一定格式输入到计算机中,加工处理成可供检索的情报数据库。检索时,用户的提问按一定的要求输入计算机内,经计算机处理后,与已存贮在计算机外部存贮介质(磁带、磁盘、光盘)上供检索用的数据库进行匹配运算,然后将检出的数据按要求的格式输出。其特点是:

(1)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2)利用数据库可以生产多种情报产品。

(3)采用后组式组配方式,能进行多元检索,利用逻辑运算,可进行否定检索。

(4)通过通信线路提供远程检索,极大地扩展了服务范围。

计算机情报检索按提供情报的种类,可分为数据检索、事实检索和文献检索;按存贮情报内容的时间,可分为速报性(现刊)检索和回溯性检索;按检索系统的功能,可分为脱机检索和联机检索;按服务方式,可分为定题情报服务(SDI)和问题服务(Q-A)。上述各类检索形式可按需要互相结合,形成更多种类的计算机情报检索方式。

情报数据、计算机硬件和相应的软件是建立机器检索系统的必备条件;而对文档的建立、检索提问的方式和文档查找方法求得完善的解决方案是设计良好的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的关键。

计算机情报检索始于1954年,当时美国海军兵器中心(NOTS)图书馆在IBM-701型计算机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检索系统。该系统最初只能检出文献号,后经改进,可以检索文摘、标题和作者等项目。我国于1974年开始计算机检索的准备工作。

1975年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情报所和北京航空学院计算中心,首次对引进磁带进行机器检索及编目试验。次年,中国科学计算所研制成第一个国产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QJ-111,1981年投入使用。汉字计算机检索系统现已进入试用阶段。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检索主要采取利用国外市售文档以及同国外大型联机检索系统建立联系的形式。

计算机情报检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54-1964年,计算机情报检索的产生和发展期,即脱机检索时期;

1964-1972年,成熟期,即联机检索时期;

1973年起,普及应用期,即联机网络检索时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