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专业设置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08:11:2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420页(1112字)

专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多方面的含义。

第一,它与“职业”涵义大致相同,特指专门性生产、劳动。第二,与学科涵义相同,某一门学科,如化学、数学等,就是一门专业。第三,特指高等学校的基本教育单位。这种涵义的专业是其前两种涵义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它们既有重合,又有区别。

设置专业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共同的基本特征。初等教育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

当代中等教育虽然涵盖职业训练,但它仍然以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主。只有高校才分门别类地设置专业对学生进行教育。

西方高等教育诞生初期只有哲学、医学、法学和文学四个专业,相应地培养教授、医生、律师和社会科学人才。

随着知识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专业日益分化和丰富。

当代世界各国的高校究竟设置了多少专业对学习者实施教育,已经很难统计。但是,从各国高校专业设置来看,大致可以看出循着两大原则:一是适应社会进步要求;二是与知识发展的趋势保持一致。

这两大原则同时作用于各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其表现是,第一,专业设置纵向分层。所有国家高校都设置了专科程度、本科程度、硕士程度和博士、博士后程度的专业、不同层次的专业对应社会不同产业、职业的需要,其中硕士、博士层次的专业立足于知识进步的前沿,培养推动知识进步的高层次研究人才。第二,专业设置的横向排列相互渗透,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生产、生活领域的周期大大缩短,产业、职业结构变化极快。

社会的这种形势要求其成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不同的职业。所以各国高校为了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一方面拓宽专业口径,强调基础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在专业设置中注意开设交叉性和跨学科的课程,淡化专业界限和文理分类。前苏联高校专业以狭窄着称,但60年代初前苏联教育当局重新审定高校开设的专业,减少划分过细的专业,扩大专业领域,将原来的600多种专业减少到270种,同时削减专业课的课时,增加基础课的课时,强调打好基础,提出“人文科学数学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化”的口号。美国的大学素以重视广博基础教育享誉世界,50年代来,美国的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多次呼吁大学突出基础教育,对美国大学的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例如,美国圣约瑟州立大学规定,基础教育课程48学分,主修专业课程33学分,副修专业课程15学分,选修课程36学分。主修课程所占比重相当少。

联邦德国大学的基础教育时限2年,专业课程的授课只占1.5年。日本二战以后模仿美国大学,同样十分重视专业的宽口径。

上一篇:导生制 下一篇:国际惯例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