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化义
书籍:中医文献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0:13:28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文献辞典》第498页(537字)
本草着作。
13卷。明贾所学(九如)原撰,李延昰(辰山)补订,约成书于17世纪初。卷首系李延昰所增4篇药论(或有将此合为一卷者),其一《本草论》,简述历代本草发展情况;其二《君臣佐使论》,综述历代有关君臣佐使之说;其三《药有真伪论》,多取陈嘉谟之说;其四《药论》,议药性与炮制、产地、品种之关系。正文卷1为《药母订例》,相当于总论,首出“药母”说。
所谓“药母”,取法于“书有字母,诗有等韵,乐有音律”,即归纳中医药理之要素。“药母”有8法,即体、色、气、味、形、性、能、力。作者以8法将中药药理由法象(外在表象)到义理,统贯成一个完整体系,并以此“订为规范”,以防止“议药者皆悬断遥拟”之弊。此书“药母”说结构谨严,李延昰称其“区别发明,诚一世之指南”。余卷共论药162品,分气、血、肝、心、脾、肺、肾、痰、火、燥、风、湿、寒13类。
各药议论层次清晰,阐功效主治之理,较少虚玄处。末以小字注出用药品种特征、简要炮制方法,以符实用。各类药之后又有一小结式用药比较,便于掌握各类药之特点。
今存清抄本及光绪三十年(1904年)北京郁文书店铅印本。近代上海中华新教育社石印时易名《辨药指南》。清尤乘增辑之《药品辨义》,亦以本书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