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证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7:00:03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659页(273字)
指津液精血不足所出现的病证。
出《素问·调经论》。多由真阴虚衰或热病伤阴,或久病耗伤阴液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阴虚者,水亏也,为亡血、失血,为戴阳,为骨蒸劳热。”症见形体消瘦,骨蒸潮热,盗汗遗泄,五心烦热,头眩耳鸣,口燥咽干,面红颧赤,舌红少津或红绛光剥,脉虚细而数等。
治宜补益阴液为主。肺胃阴虚者,宜养阴生津为主;心脾阴亏者,宜滋阴补血益气为主;肝肾阴耗者,宜填补精髓为主。可选用沙参麦冬汤,大补阴丸、黑归脾丸、归芍地黄汤、左归饮等方。参见基础理论分册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