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9:51:21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1112页(417字)
出《本草拾遗》。
又名一把针、索人衣、盲肠草、婆婆针、粘身草、脱力草。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或三叶鬼针草B.pilosa L.的全草。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苦,平。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①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腹泻,痢疾,阑尾炎,黄疸型肝炎,急性肾炎,疟疾,风湿关节痛,脱力劳倦。
煎服:15~30克。②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煎服并捣敷;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煎汤乘热熏洗患儿双脚,每日一次,年龄大及腹泻程度重者,熏洗的部位须扩大至腿膝部。鬼针草全草含生物碱、鞣质、皂甙、黄酮甙、多种微量聚乙炔类化合物和多种强极性炔类化合物。三叶鬼针草全草含1-苯基庚-1,3,5-三炔,具抗菌、驱肠寄生虫和杀原虫作用。还含蒽醌甙。
鬼针草注射液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实验性胃溃疡有效,减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酸度。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