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21:04:40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1296页(340字)
出《本草图经》。
又名益母、茺蔚、益母艾、坤草、红花艾、益母蒿、苦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的全草。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辛、微苦,微寒。入肝、心包、肾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①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产后瘀血腹痛,血晕,肾炎水肿,小便不利,尿血,皮肤瘙痒。煎服:9~30克。
②治疮疡肿毒,跌打瘀滞,捣敷或研末调敷。益母草全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碱、益母草宁碱、芸香甙和多量氯化钾等。
益母草碱或叶的水煎剂能使子宫收缩,与麦角新碱相似,水浸剂静脉注射能引起动物血压下降,尿量增加,冠脉流量增加,防治实验性心肌缺血,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在试管内能抑制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