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道出血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8 23:20:50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45页(307字)
专指儿科的出血性病证。
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九窍出血。即眼、鼻、耳、口及二阴出血。
小儿九道出血,多因乳母喜吃辛辣之物,流于乳络,儿饮之后,停滞不散,郁蒸于内,或因护养过暖,积温成热,热极则涌泄;亦有气虚而邪热乘袭,则血不得循流络脉,浮出诸经,也生失血之证。
《张氏医通·诸血门》:“是证非中毒,即跌扑受伤。中毒者,用生羊血法;受伤者,观其人不发热,尚能饮食者,频灌童便。无故发生九窍出血者,肝肾疲极,五脏内崩也。
”五脏内崩可见于急性白血病等。因热而出血者,宜清血止血,用十灰散合犀角地黄汤;因虚而出血者,宜补气以摄血,用大剂独参汤加龙骨、牡蛎之类,以防气随血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