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梓衡

书籍:中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1:24:59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大辞典》第401页(1537字)

【介绍】:

邵阳市沙湾经济开发公司总经理,上沙湾村党支部书记。

1935年1月出生于寺门前乡上沙湾村。中专文化。1991年被授予“中国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获得“五一”联谊会颁发的铜牌。

沙湾村被省、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沙湾党支部被中共湖南省委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1959年,钟梓衡刚满17岁,就被破格批准为中共党员,后被调入供销社工作。1954年他才19岁,就当上了县劳模,被县人民政府树为“千里”标兵。

钟梓衡是从披满荆棘的肠小道中走出来的,他的每个脚印,都浸满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他担任沙湾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大队会计时,负责大队副业生产,当时“以粮为纲”的思想统治着农村,抓副业谈何容易。

首先他带领13名泥脚杆子为703厂砌屋修路,三个月才挣1500元钱。他又发动其他干部卖、卖蛋、卖,共凑足2100元办了一个红砖厂。1966年,他大胆接收使用湖南省劳动汽车配件厂下放的27名刑满释放人员,创办了沙湾大队汽车修理厂。

到1967年底,沙湾村集体企业产值才达到14万多元。但在文革期间,说他是冒险分子,被禁闭反省,集体企业被强行撤散,厂里的机器设备全部被运走。1975年村里年老体弱的老支书要退下来,党员们一致推选钟梓衡为党支部书记。他为了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带领穷哥们到田里捉泥鳅,捉了三天三夜,才卖94元钱,换来一条破船,他就带领一支挖沙队在资江上颠簸,并成立三个轱辘车运沙组,按运沙量记工分。

由于卖砂石给村里增加了收入,使每个劳动日由0.32元增加到0.75元。不久又买回一批良种驴子,用驴子来拉板车,沙石场也安装了半机械化设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大好形势,使钟梓衡思绪万千,彻夜难眠。他为沙湾村的共同富裕规划了一幅蓝图:第一,在近几年内,沙湾各方面工作要创全县农村一流水平;第二,解决劳动力出路问题;第三,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第四,解决老年人的生老病死后顾之忧;第五,解决适龄青少年读书问题。

为了实现沙湾村共同富裕的蓝图,首先,在1979年创办了以砂石、水泥为主要原材料的电杆厂。为了使电杆生产达到高质量要求,他争取参加了中国环境保护部、建材部和建筑设计院在沈阳举办的高级技术人员学习班,克服了学习中的种种困难,终于以96分的好成绩学到了实实在在的建材制做技术。接着又相继办起了翻砂厂、捞沙场、水泥制品厂等10家企业。到1984年,企业总收入达到180.3万元,沙湾成了全县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为了加快村里的致富步伐,钟梓衡又发动村民集资办厂、联户办厂。这一举措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肯定,请他在大会上介绍联户办厂的经验。

由于钟梓衡带领村民的苦心经营,目前沙湾村兴办了16家集体企业,700多名劳动力8小时以内做工,8小时以外务农,人平均为企业创收3万多元。村里还发展了13家股份制企业,43家个体企业,初步形成机械、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等多种门类生产的工业小区。全年企业总收入5600多万元。年创税利3000多万元,98%的农户盖起了新楼房,购买了电冰箱和其他高档商品。

村里耗资16万元盖了一栋三层的教学大楼,做到了初中不出村。率先实行农民退休制,140多名55岁以上的村民按月领取一定数额的退休养老金,实现了沙湾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寺门前乡

邮编:422900

电话:66365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