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教育论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2:14:1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75页(375字)

亦称“形式训练”、“形式陶冶”、“心智训练”、“心智陶冶”。

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训练官能、发展能力为主要任务,并按此来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其思想起源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形式教育论是以德国哲学家沃尔夫的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每个人的心灵都具有不同的官能,每一种官能都可以选择一种难度较高的材料加以训练、得到发展,从而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

昆体良是这一思想最早明确表述者之一。他认为教学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事物的知识,而在于“能力”、“口才”和“形式”的训练。传授知识的价值不在其实用,而在其训练作用,训练心灵的各种官能(记忆力、判断力等)。从17世纪到19世纪前期,西方学校一直把古典语言、数学作为训练心灵的最好学科。20世纪实验心理学兴起后,通过教育实践证明,一切学科都有训练心智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