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教育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3:05:2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125页(911字)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的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流派,用结构主义哲学来研究儿童心理与教育、教学问题。

代表人物有瑞士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和美国J.S.布鲁纳(Jerome S.Bruner,1915-)。皮亚杰心理学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认识发展的“过程”与“结构”,故亦称“过程-结构”哲学。他认为,认识活动涉及图式,同化、调节和平衡四个基本概念。图式(Schema)是人类遗传的主观上的认知结构,能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不断变化和丰富起来。

同化和调节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两种作用。在认识过程中,同化是个体把客体纳入主体的图式之中,这引起图式量的变化。调节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发生质的变化,或创立新图式或改革原图式。平衡是指同化和调节作用两种活动的平衡。主体遇到客体时,总是先用原有图式去同化。

如获成功,即得暂时认识上的平衡;反之,便作调节去同化客体,直到达到认识上的新平衡。皮亚杰引进“运算”概念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年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一岁半、两岁,儿童只用动作去对付外部世界;(2)前运算阶段,从两岁到六七岁,儿童开始用语言描述外部世界但缺乏“可逆性运算”;(3)具体运算阶段,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能同具体事物相联系进行逻辑运动,“可逆性运算”出现了;(4)形式运算(或称命题运算)阶段,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形式运算是儿童思维的高级形式,标志着儿童期的终结。

他要求教育应按照不同阶段儿童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儿童在目的活动中动脑动手,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布鲁纳把皮亚杰的认识结构发展的理论应用于美国中学课程改革。他认为心理学应重视怎样使学生掌握复杂知识的结构,因为学习任何学科,主要就是使学生掌握这门这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了这种基本结构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大和加深知识,形成学习中大量普遍的“迁移”。

他还认为“任何学科都能用某种在智力上可靠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为早期教育和天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希鲁纳的理论曾经成为60年代美国中学课改革的指导思想。并按此思想编出大量教科书。

分享到: